全球熱議:國家重磅發聲!為房地產地位定調,2023年如何拉動經濟增長?

來源:光宇吐樓市時間:2023-01-18 17:06:38

如果說2022年是政策發力的一年,那么2023年或將是政策見效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房地產利好政策還會繼續加強,盡管不易,但信心會有所回升。這也主要與經濟大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更何況房地產會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一點從國家的表態中能夠再次領略到。


(相關資料圖)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1月17日在2023年年會上強調,房地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銀行信貸的比重接近40%,房地產業相關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的50%,房地產占城鎮居民資產的60%。

我認為這說的是沒問題的,房地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為其重要,所以才不能像過去那樣縱容,更應該加以合理引導,讓房地產能夠平穩健康發展。而不應該一直抱著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的幻想,最近幾年沒提了,主要是因為房地產正處在轉型期。

不過最近又在多個場合提及房地產的支柱地位,主要是因為當前大環境下,房地產的問題暴露出來后,一些對中國房地產業的過度悲觀論調需要及時做出客觀的回應。加之房地產支柱地位本身也沒有消失,其影響力更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說,從未來看,中國仍處于城市化較快發展階段,巨大的需求潛力將為房地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統計局也表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13%、14%左右。“所以我們初步判斷2023年房地產對整個經濟的拖累不會比2022年大,房地產還是一個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逐步企穩具有一些有利條件。我國仍處在城鎮化持續發展階段。

言外之意依然是,房地產在2022年對經濟的拖累是客觀事實,房地產市場有一些波動也實屬正常。一方面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隨著各項政策利好的釋放,以及效果的顯現,2023年相比2022年還是很有希望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盲目自大,完全沒有資格自大,畢竟“目的是讓房地產回歸本位,堅持房住不炒,減少其金融屬性。”

房地產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又牽連著民生,是外溢性較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我們不能否認其正面意義,上世紀90年代我國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而現在,傳統、粗放的“三高”模式越來越不可持續,部分房企在沖擊下,回款不暢以及資金鏈問題等,都是一種警示,一種鞭策。不管是房地產自身問題的防范需要,還是居住品質的提升需要,房地產都必須加快轉變經營模式的步伐。

1月17日,住建部也再次對2023年房地產工作進行了部署,要牢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以更大力度精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場信心,嚴控投機炒房。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證交房工作,以“慢撒氣”的方式,化解房企問題,該倒的倒,該追責的追責,不損害群眾利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再就是前邊提到的,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質,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可以斷定,2023年將是剛需和改善購房需求釋放的一年,因為各項政策利好都將指向這些群體,1月18日,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表示,支持住房改善消費,進一步釋放改善性需求勢在必行。房地產市場企穩對于宏觀經濟的總體回升有重要意義,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特別是支持住房改善消費,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內容。

光嘴上說不行,必須有行動。經濟日報認為,合理釋放改善性需求,降低改善性需求的置換成本仍有空間。可以從降低改善性需求購房門檻、優化換房置業流程、加大對改善性需求稅費優惠力度等方面著手。

總之,我們應該正確客觀看待當前的房地產問題,有問題絕不姑息,必須及時處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房地產的支柱地位仍然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至少不能再拖累經濟發展,要利用好房地產影響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發展的作用,做好疏導,減少房地產的負面影響,發揮積極作用。

而近期國家層面密集表態,強調房地產的重要性,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更具積極意義,有助于房地產市場信心恢復。預計接下來就要落地很多助于經濟恢復的房地產具體支持政策了。

標簽: 房地產的 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環球時訊:2022年房企融資盤點:腰斬與翹尾
下一篇:時隔一年多,北京共有產權房終于新供地!28000元/平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