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重磅歸來,曾帶動房價上漲,如今30省市又實施,能救樓市嗎?|環(huán)球微動態(tài)

來源:光宇吐樓市時間:2023-04-26 16:55:51

樓市大招不少了,一個接一個,但目前來看,盡管房地產市場有回暖的趨向,但仍然離真正全面回暖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只能冥思苦想、百般嘗試。


(相關資料圖)

本來,棚改貨幣化正逐步離我們遠去,但最近,感覺棚改貨幣化又重出江湖。

曾經被認為是撐起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棚改貨幣化政策,在2018年,應該算是達到了頂峰。當年,國家明確提出要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對于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盡快取消貨幣化安置政策。

當年大部分人都對此做了一個判斷,未來三四線城市要涼涼了。但是沒想到由于特殊原因,這種涼涼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和預期。

于是,作為去庫存、改善民居工程的大功臣,棚改貨幣化再次被重拾起來。

棚改貨幣化是指政府對居住在城市老舊、危險、不適宜居住的房屋進行拆除改造后,以房票或者現(xiàn)金的形式對房屋產權人進行補償。然后老百姓就可以通過這些補償款在市場上買房。

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同時也有爭議。很多人認為,棚改貨幣化政策會增加購房者的購房需求,進而推動房價上漲,對城市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此一時彼一時,當房地產市場久提不振的情況下,棚改貨幣化再次被當作拯救房地產的救命稻草。

4月中旬,江西南昌公布了中心城區(qū)房屋征收補償房票安置政策,自5月11日起實施;4月18日,南京主城六區(qū)也開始施行房票安置措施。

截至到4月26日,2022年以來,全國已有廈門、貴陽、無錫等近30省個市(縣)的二三四線城市推行房票安置政策。

全國各地出臺的這些政策被市場視為棚改貨幣化的重啟。眾所周知,上一輪樓市上行周期正是借力了這一東風。據數(shù)據顯示,高峰期拉動全國21.5%的住房銷售,致使城市周期性輪動。

所以,基于過去的這種經驗也好教訓也罷,總之,很多人認為當前的系列政策也將對樓市形成強力的推動作用。至少對去庫存是一個積極的作用,對房地產市場的企穩(wěn)回升有一定幫助。

市場好的時候,棚改貨幣化助長了房價上漲之風,但不能把過去的房價上漲都歸結為棚改貨幣化政策,棚改貨幣化有利于增加住房需求,促進樓市回暖。房價上漲根本上還是供求關系的問題。

無論如何,棚改貨幣化過去的確創(chuàng)造了樓市神話,但如今人們卻在無限放大這種功能,它到底能不能成為拯救樓市的良方呢?

在我看來,如今不僅僅是房地產時過境遷,大環(huán)境都已經今非昔比,地方也缺錢,相比現(xiàn)在,以前兌付補償款那是綽綽有余、落落大方,現(xiàn)在大家都缺錢,“房票”可能就是“房票”。如果對棚改貨幣化政策預期過高,恐怕就要讓你失望了。

受各種影響,老百姓還有多大膽量和動力用房票去買房呢?可能更愿意換成真金白銀落袋為安。或許只是某些中介把棚改貨幣化政策當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向外界釋放樓市又要大漲的信號罷了。

從市場角度看,房價上漲到一定高度它也有瓶頸,據了解,2008年棚改啟動至2014年,那時候整體開展節(jié)奏相對平緩,貨幣化安置比例處在低位。但是到了2015-2018年,貨幣化安置比例與棚改規(guī)模雙雙走高,年均實際開工總量超600萬套。2019年至今,棚改貨幣化政策逐步退出,實際開工量一路走低。

如今供應多,而且價格已是上輪周期的多倍,但需求已經大不如過往。同時,房地產市場信用和信心問題阻礙著市場前行,各種實際能力及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恐怕對市場的提振作用相對有限。

我認為啥招都用過了,不妨試一試,肯定有用,至于能起多大作用就有待觀察了。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城建國譽朝華:將于4月29日開放樣板間及驗資排卡活動@售樓處
下一篇:星譽BEIJING樣板間傾城綻放,致北京菁英青年人居@售樓處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