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根據北京官方的數據顯示:23日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是“509+1139”,這是北京本輪疫情以來連續三條“破千”。
由此可見,就算是北京這樣的“嚴防死守”的城市,面對本輪疫情也已經幾乎要“破防了”。
(資料圖)
疫情越來越難“防控”,主要的原因是三個方面:
首先第一個是“這個病毒變異太快,傳染速度越來越快”,據說目前BF7變異株的傳染系數已經超過18,意味著幾乎“防不勝防”。
第二個則是國家越來越強調“全面精準防控”,盡可能協調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的關系,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就“全城靜默”。
第三個,也是最容易調整的一個,那就是中國大城市的“城區人口過于集中”,導致“疫情防控難度增大”。
我們根據“北京2022年11月22日北京疫情場所分布地圖”就可以看出,北京的“疫情場所”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北京四環里”。
北京“城市單中心”的發展弊端可以說是“一覽無余”。
尤其是北京“四環里”還包括了“全國政治中心”,其人口密度的居高不下和城市地位的特殊性,都要求北京必須要加速新的城市規劃落地速度了。
因此,我們的預判是:未來5年,北京都市圈的建設速度一定會加速。
這是在“后疫情時代”,北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了。
第一:北京老城區的人口疏解速度將會加快,尤其是四環里,三環里的常住人口密度可能還要加速降下來,減少疫情的反復強度。
最近北京市剛剛下發了《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改革方案》,緊接著是“西城區大吉七號地塊申請式退租正式啟動”。
然后是11月18日,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公布了《開展申請式退租意向摸底工作告知書》,“菜市口二期退租”也要馬上就要啟動了
降低老城區常住人口密度,目前看還是要加速“老平房的退租力度”,“簡易樓的騰退速度”和“老舊危房的改建”。
另外,根據北京最新公布的《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改革方案》,老城區里面的“違建”,“群租”,“地下室空間”也要加速拆除速度。
由于目前北京老城區擁有全北京、乃至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所以只要口袋里有錢,幾乎所有人都想在北京老城區擁有“住房”。
出門就是“故宮”“王府井”,各種“文化小胡同”和“各大部委”,全國最好的“北京四中”和“協和醫院”,可以說北京老城“永不落”。
在這種背景下,北京應該盡快出臺“因區施策”,防止常住人口“回流”老城區,通州的“雙限政策”就非常值得借鑒。
第二:北京近郊新城應該加快建設速度,快速承接“城區人口外溢”,形成多個“副中心”發展格局。
根據目前的北京常住人口格局,僅有“通州城市副中心”一個副中心顯然是不夠的,應該盡可能打造“多個副中心”,引導城區人口迅速疏解。
甚至可以在購房政策盡快推出“因區施策”,引導城區人口盡快向近郊區新城疏解,給予在近郊新城買房一定的“優惠政策”。
比如只要將城里的房子賣掉,在近郊區購房,二套房首付建議應該從目前的80%下降到60%,房貸利率上可以按照“首套房的4.85%實施”。
或者直接將近郊新房的“非普線”大幅提高,也可以起到降低首付的作用。
北京的購房政策真的是急需調整了。
但是我們依然認為:未來北京的購房政策調整,肯定依然是“因區施策”,主城區的購房政策一定會保持“高壓狀態”,而重點是近郊新城的樓市政策,有望迎來“破冰”。
簡單來說,北京樓市政策只要需要調整,一定是要服務于北京新版城市規劃的落地實施的。
而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其核心就一條:疏解做優城區,做大做強近郊新城,高質量發展城市副中心。
這也就說明:北京主城區、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樓市政策應該是不會有變化了,北京的“因區施策”大概率還是會在近郊新城。
“控城區,松郊區”應該是北京樓市的基本趨勢和特征。
第三,“北京都市圈”也要加速形成,軌道交通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北京人口將進一步向“雄安和環京”疏解。
在未來五年,北京常住人口僅僅從“城區”向“郊區”疏解可能還不夠。
更大的范圍是北京人口會向整個“北京都市圈”范圍疏解擴散,這里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向“雄安新區”和“北三縣”地區疏解擴散。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是“央企總部”和“在京部屬大學”正在加速向雄安新區轉移,這有可能將會帶動數十萬北京常住人口的疏解。
未來可能還會有“金融機構”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會向雄安新區轉移,帶來的北京常住人口可能會更多。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都市圈”的一部分,未來承接大規模的北京常住人口已經成為定局。
而在北三縣地區,近期隨著22號線地鐵的全面開工建設,京唐城際也即將在2022年年底開通運營。
備受詬病的“檢查站”和“防疫政策”問題有可能也會迎刃而解,已經離開的人口非常有希望重回北三縣。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大量人口聚集大城市核心區的現狀一定會被“加速調整”。
在二十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到了“要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方式,加速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中國核心大城市的“人口郊區化”,甚至是“都市圈化”,已經成為定局,尤其是在疫情屢次“破防”背景下,這種調整將會在未來五年明顯提速。
甚至有可能會帶來購房政策“因區施策”:核心大城市的主城區“嚴控”,而近郊新城逐漸“松綁”,帶動常住人口的郊區化。
因此,不用再擔心大城市的“新區新城”發展不起來了。
因為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已經是國家戰略的核心布局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