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綠水青山中找尋“致富密碼”

來源:新華網時間:2018-06-05 15:03:24

青海:綠色發展鋪實鄉村旅游致富路

發展鄉村旅游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青海人從綠水青山中找尋“致富密碼”,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旅游致富路。

驅行于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的路上,沿途草木蔥蘢。

五年前,這里只有光禿禿的山,溝壑縱橫,人跡罕至,當地人多在外務工,靠山吃山行不通。

“沒有綠水青山,何來金山銀山!”。2013年至今,在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連和的努力下,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綠化了新莊村周邊的2000畝荒山。

山變綠了,新莊村也變美了。2015年,李連和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在新莊村打造集休閑、觀光、農家樂為一體的卯寨景區,帶動了上百人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收入突破3萬元。

“今日的新莊村再也不是那個面黃肌瘦的‘窮小子’,而是搖身一變成了位‘綠富美’的‘俏姑娘’。”李連和說,如今一喊村民綠化種樹都愿意來,這就是他們眼中的金山銀山。

在青海省貧困山區,生態問題往往與貧困伴生。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

西寧市湟中縣的卡陽村,平均海拔約2700米,農民廣種薄收,水土流失嚴重。

2015年,駐村第一書記鮑武章依托當地的原始林區,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游。荒坡變花海、鄉村變景區,卡陽村變靠天吃飯為靠山吃飯。

如今這個省定貧困村的年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3000元左右,增長至萬元以上,穩步實現了脫貧目標。吃上“生態飯”的卡陽村民也自愿做起了生態護林員,守著這里的綠水青山,水土流失也成了過往。

“綠色是鄉村旅游的底色,只要能堅守住綠色發展的理念,就一定能實現生態引客、環境聚財。”鮑武章說。

為升級鄉村旅游的產業模式,鮑武章千方百計想辦法,向生態要動力。2017年至今,經鮑武章的努力和各級政府支持,累計投資千萬余元,在卡陽村的荒山種上了3400畝山杏。

“這3400畝山杏既綠化了荒山,還能供游客采摘,豐富游客體驗。”鮑武章感慨頗深,只有堅守生態安全底線,踐行綠色發展,才能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的致富靠山。

在青海省,大多數貧困人口居住在東部干旱山區和青南高寒牧區,生態脆弱、氣候惡劣,農民收入單一,產業基礎薄弱。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業態,在青海遍地開花,已成為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引擎。

“生態文明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根本。”青海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規劃建設處副處長李旭輝說,青海省當前許多景區與生態功能區重疊,為了落實保護優先原則,正在委托中科院編制《青海省生態旅游發展規劃》,用制度打實生態“底子”,鋪實鄉村振興路。

據了解,青海省去年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6億元,實施了52個鄉村旅游扶貧項目,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906戶、14195人。(記者魏玉坤、陳與唐得)

標簽: 致富路 青海 鄉村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暑期臨近 鄭州機場新開兩條旅游航線
下一篇:中國即將開通“成都一倫敦”直飛航班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