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過的垃圾是怎么處理的,從你家里出來后它將去哪里?

來源:上海大調研時間:2019-03-25 10:27:33

還有不到一百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將正式實施。也就是從今年7月1日開始,上海垃圾分類工作將進入“法治時代”。

你可知道,垃圾自從離開你家后,去哪兒了?怎么走?

你知道嗎?2018年上海生活垃圾環衛處理量為900余萬噸,日均處理量2.6萬噸。垃圾分類,好處多多:每焚燒1.04噸垃圾,可為1戶上海居民提供一年的用電量;1噸濕垃圾經過處理,等于0.3噸有機肥;回收1噸廢紙,可免于砍伐12棵大樹……

我們每天倒掉的生活垃圾都去哪了?今天,跟著小研一起看看一袋生活垃圾從居民扔進分類好的垃圾桶之后是如何“旅行”的……

第一站 小區垃圾分類箱房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上海大調研”

在長橋街道長橋四村,居民將一袋生活垃圾投入干垃圾桶。

長橋四村生活垃圾分類箱各種垃圾分類清晰明了,居民都可以將相應的垃圾倒入分類的箱子里。

第二站 中端轉運

那么,分類好的垃圾被相應的垃圾車運到了哪里?首先是中端轉運,這是垃圾分類中的重要環節。

小區里分類好的垃圾直接被垃圾車運到生活固廢集裝轉運城投環境徐浦基地。

徐浦基地主要負責徐匯、長寧、黃浦等區日均3000噸的生活廢棄物集裝化轉運任務,是目前國內吞吐量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集壓縮、中轉、集運為一體的生活固廢內河集裝轉運系統中的重要樞紐之一。

在徐浦基地,一輛輛垃圾車排著隊駛入四層樓高的卸料區。

一輛垃圾車正在將生活垃圾卸在漏斗中。

一輛卡車將正在裝載裝滿了垃圾的集裝箱。

第三站 坐船

垃圾車上的垃圾順著“漏斗”被有序卸到環衛專用的密封式集裝箱內。

裝載集裝箱的卡車駛向碼頭并轉運到船上。

吊機將卡車上的集裝箱吊上船。

這些裝著生活垃圾的集裝箱經船舶水運56公里至浦東老港末端處置。

經過了水路的運輸,這些集裝箱上的垃圾終于抵達了浦東老港的進行末端處置。處置的方式主要是焚燒發電和填埋。這里肩負著全市70%左右的生活垃圾處置任務,每天的處置量達到1.5萬噸。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以焚燒生活垃圾發電的地方。

第四站 變廢為寶

這里日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3000噸,是國內最大的生活垃圾處理基地,每天發電量120萬度,是名副其實將垃圾變廢為寶。

從港口卸下來的干垃圾又被卡車裝進了發電廠的蓄料池。

這個蓄料池超級大,一眼望不到底。

當垃圾倒入蓄料池后總是能看見這個巨大的八爪魚將垃圾抓來抓去。

原來是中控室的工作人員在操作“八爪魚”,將垃圾挪動位置。

“八爪魚”一次能抓好幾頓垃圾,投入進料口,垃圾就直接被投到焚燒爐中了。

一名工作人員在檢查焚燒爐作業情況。

整個發電廠目前有4臺焚燒爐,保持8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焚燒垃圾發電。

發電廠的內部裝置,抬頭都看不完整,整個像一個巨無霸。

工作人員在中控室24小時不間斷作業,監控垃圾焚燒的實時數據。

這臺長得像熊一樣的設備就是發電機了。焚燒產生的熱量就是通過它來發電。

發電廠發的電進入了國家電網,再進入千家萬戶。

目前,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6月逐步投運,每天可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年上網電量可達6億度以上。

第五站 灰塵、廢渣再利用

垃圾焚燒過后的灰塵將回收利用,可以做成環保建筑材料等。

部分殘渣將被填埋。

這里雖然是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焚燒廠,但經過多年的能源再生加生態修復景觀設計模式,這里已成功變身生態大花園,植株遍地,鳥語花香。

今后,老港基地將持續修復生態環境,利用基地內先后建成的10平方公里林地和1800畝原生態濕地,為市民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生態“后花園”。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今年上海將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努力在源頭減量上取得突破。

為此,上海正加快干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濕垃圾資源利用能力達到每天5050噸的目標。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常德滴滴司機深夜遇害 嫌疑人疑似精神失常
下一篇: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25日發布公告,提醒中國公民謹防電信詐騙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