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畫船里,南京白局藝人演繹著傳統曲藝的歌聲繚繚;秦淮河畔書攤、花攤、古玩攤邊,吆喝聲吸引著民眾駐足細品……伴隨著夜市在城中“復活”,創新模式的“賦能”讓南京夜經濟有了別樣風景。
連日來,在該市鼓樓區舉行的“槳聲燈影閱讀之夜”主題客廳專場活動,吸引周邊民眾出行逛夜市,吃飯、喝咖啡,聽街頭音樂、買書,人間煙火和文化“靈魂”正悄然激活城市的夜消費“引擎”。
位于南京鼓樓區的水木秦淮藝術街區,因緊鄰南京藝術學院而深得“藝術基因”,周邊環繞藝術品商店,讓這里成為南京出名的“藝術后花園”。近年來,為激發該區域的商業活力,南京鼓樓區重新規劃、打造出特色流動市集,不僅豐富了周邊的夜生活,也成為不少文創業者的“新天地”。
據了解,自3月底疫情好轉以來,在水木秦淮藝術街區共設立了105個流動市集吸引數萬計人次的市民前來游玩。這些夜市攤位中,既有創意陶瓷、原創首飾、網紅小吃、文創產品等,也有來自各類書店擺出的“書攤”,還有手工皮具、手繪、紙藝術、糖人等非遺手作體驗活動,以及原本街區附近商戶帶來的古玩、雕刻、紫砂、奇石、手串等。
“每周的主題活動,都能吸引客流量過萬,街區文創市集商戶及自有商戶平均營業額也能達到數萬元。”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類特色市集充分發揮街區內外多重資源,滿足了民眾對藝術生活的多方位需求,強化聚客和引流,強調業態的豐富性和延展性,鼓勵商戶借延長夜間經營時間來增加收入,可以更大力度推進城市服務業復蘇繁榮。”
“我們之前是專門為旅游景區設計提供文創紀念品的,最近由于疫情,景區銷售受到影響,沒想到把文創產品拿到街區夜市擺攤,也很受歡迎。”一位文創攤位的老板熱情地招呼出來逛夜市的市民,她表示,這種每周一兩次的文化集市挺好,“通過這樣‘窗口’可促進線上銷售,也并不完全是傳統的擺攤銷售。”
已經在城市中鮮見的“書攤”,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圍觀”,“好久沒見過這樣的書攤了,吃完晚飯出來逛逛、翻翻書,買一兩本回家看,這樣的夜市挺讓人懷念的。”一位家長帶著孩子挑選著書攤上的書籍,笑著告訴記者。
據南京市鼓樓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洪禮來介紹,此次舉行的“槳聲燈影閱讀之夜”主題客廳專場活動,就設置了多個與互聯網“嫁接”的創新模式場景,“可以聆聽名家講壇,可以欣賞音樂詩會以書會友,可以收看書生書女直播,可以樂購文創集市,可以體驗喜馬拉雅有聲錄制,可以泛舟外秦淮河參加閱讀沙龍。”
“作為南京的文化聚集區,鼓樓區希望通過豐富的晚間文化活動引領書香新消費潮流,讓大家享受閱讀樂趣、感受文化魅力。”洪禮來表示,“該區將繼續營造閱讀新氛圍,深入整合資源、搭建創新載體,不斷打造有特色有溫度的‘全民閱讀’鼓樓品牌,讓書香傳入千家萬戶,讓夜讀點亮璀璨燈火,讓文藝扮靚美好生活,為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氣質賦予更多意韻和內涵。”(記者 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