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天邊邊的兵 沉甸甸的愛——大漠戈壁軍民團結守土戍邊見聞-世界快訊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3-01-13 20:49:59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3日電 題:天邊邊的兵 沉甸甸的愛——大漠戈壁軍民團結守土戍邊見聞

梅世雄、王琢舒、趙順宇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盟,地處大漠戈壁深處。臨近春節,記者前往駐扎在這里的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的邊防連隊采訪。


(資料圖)

車輛沿途杳無人煙、景象荒涼,低矮的駱駝刺在寒風中挺立。

抵達野馬灘邊防連時,連隊正在開展體能訓練。官兵們爭先恐后沖向后山。一段時間后,大家開始大口地喘著粗氣,但沒有一個人停下來……

為了更好地適應戈壁環境,野馬灘邊防連定期組織官兵沖山體能強化訓練。經年累月的訓練之后,官兵們硬是在黑褐色的山上面踩出了一條小路。

“這是我們獻給祖國的哈達,也是官兵們在戈壁深處扎根奉獻的見證。”指導員樊小波說。

望著這些天邊邊的年輕士兵,記者感受到一顆顆赤誠的心,滿載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愛。

說起愛,在清河口邊防連有一份獨特的浪漫:每當有家屬來隊探親,連隊都會派車帶家屬前往邊境線,到520號界碑去看一看。

“520”諧音“我愛你”。戰士張紀峰的新婚妻子李青,經過兩天的顛簸來到連隊。面對荒涼的環境,她不免有些失望。“但當感受到火熱的軍營生活,再看到莊嚴的界碑時,我理解了邊防軍人不僅僅是家庭的脊梁,更是守護祖國安寧的移動界碑。”李青說,“我會用我的愛支持他衛國戍邊。”

哈日蘇海邊防連,是最靠近巴丹吉林沙漠的邊防連隊,這里隨處可見金黃的沙梁,也能看見傲然挺立的胡楊。指導員王康正帶著戰士將一些溫室大棚自產的蔬菜裝上車,還不忘囑咐軍醫帶上常用藥品,他們要去看望尼瑪老人。

1971年,25歲的尼瑪來到阿拉善右旗恩格日烏蘇嘎查當民兵,擔任邊境線護邊員,也與邊防連一茬茬官兵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在放牧時總是隨身帶著望遠鏡,發現可疑人員第一時間給連隊報告,防范了多起越境事件。連隊幫助她清理羊圈、常常過來送醫送藥……

時光流轉,在這里堅守了半個多世紀的尼瑪從官兵口中的“姐姐”變成了“奶奶”。年紀越大,她對邊境線越發不舍。天氣好時,她就和兒子一起去邊境線上走走看看,“這段路我走了50多年,以后你們還要繼續走下去。”在她的感召下,兒子哈達布與妻子接過了守邊“接力棒”。他說,“額吉(蒙語,意為‘媽媽’)腿腳不靈便了,我們要陪著她繼續守護好這片邊境熱土。”

記者感受到,在大漠戈壁深處,戍邊官兵、邊防軍屬、當地邊民,他們身上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大愛,正匯聚成軍民團結守土戍邊的磅礴力量。

標簽: 阿拉善右旗 經年累月 第一時間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新春走基層丨“煙火氣”回歸,百年口岸綏芬河又熱鬧起來了
下一篇:新春走基層丨秦嶺土特產“出山”“點靚”春節假期消費 環球報道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