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麥收完成八成多 機損率再降 相當于增收6000萬斤小麥 每日速訊

來源:齊魯晚報時間:2023-06-16 19:39:53

麥收時節,風吹麥田千層浪。伴著麥穗的陣陣清香,收割機穿梭在田間地頭,“吞”入沉甸甸的麥穗,“吐”出金燦燦的麥粒。

截至6月14日下午5時,全省應收小麥6012萬畝,已收4982萬畝(日收獲335萬畝),占82.9%,其中機收4967.1萬畝,當日上陣聯合收割機6.4萬臺。目前,棗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聊城、菏澤等地夏收已基本結束,濟南、淄博等地夏收已過八成。


【資料圖】

機收損失率再降0.1%

相當于增加6萬畝耕地

為又好又快完成小麥機收任務,全力保障夏糧豐收、顆粒歸倉,6月7日上午,山東省暨濟寧市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鄒城賽區比賽在郭里鎮舉行。

當日,在鄒城市郭里鎮高李村比賽現場,來自各鎮街的10名機手參加大比武。“機損率的大小,不僅靠駕駛技術,更多的是對小麥成熟度的把控和聯合收割機的調試。”參賽選手鄭慶先說,小麥秸稈水分偏多,作業時就應讓撥禾輪轉得快一些,駕駛速度慢一些。

聊起如何降低機損率,鄭慶先打開了話匣子。“撥禾輪的轉速、篩片的角度、風箱吹風的大小,都是影響機損率的因素。”鄭慶先介紹,比如在小麥成熟后期,麥粒比麥糠要重,風箱速度就要調小一些。

在速度方面也有操作技巧。“速度快,不代表機損率就高。通過查看小麥的水分,調節撥禾輪的轉速,就能在合理速度下,把機損率再降一降。”鄭慶先說,“今年新購置了一臺聯合收割機,最快每小時能跑12公里,而普通聯合收割機每小時最快能跑七八公里。在麥收晚期,收割時就可以馬力全開,加快搶收速度的同時,機損率也能控制在2%以內。”

“舉辦機收減損比賽,就是通過培訓、競賽交流,提高農機手的機收操作水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王乃生表示,通過農機手的正確操作,損失率大概能比國家現行標準減少0.1%。按小麥平均畝產500公斤來算,一畝地能減少損失1斤,6000萬畝小麥,相當于增收6000萬斤,也就相當于增加了6萬畝耕地。

截至6月13日,鄒城市51.8萬畝應收小麥已全部收割完畢。

發放作業證2.8萬張

跨區作業一路暢通

截至6月14日下午5時,濟寧市小麥應收面積560.07萬畝,已收560.07萬畝,麥收圓滿結束,總計投入收割機19131臺,機收率達到99.9%。

忙完麥收,鄭慶先所在的鄒城市先勝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員也沒閑著。鄭慶先駕駛玉米播種機搶種承包的600畝土地,其他社員兵分“兩路”,前往德州齊河、河北滄州兩地,參與跨區搶收作業。

王乃生介紹,今年“三夏”期間,山東省全力做好農機跨區作業通行服務保障工作,發放跨區作業證2.8萬張,辦理技術服務車免費通行證231個,在跨區轉移沿線預設485個接機服務站,建立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確保農機跨區轉運通暢。

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開通小麥機收保障熱線電話174部,24小時值守,確保第一時間為農機手提供服務。同時,設立700座農機用油保供加油站,開辟專享綠色通道,確保農機用油供應充足,省內省外機手同享用油優惠5%。

今年,山東省持續打好機械化促增產攻堅戰,強化高端智慧農機推廣,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發展智能監控系統,目前全省深松作業智能監控設備總量超過萬臺,對作業面積和質量全方位監控。圍繞提升機播作業技能,培訓農機手10萬人次。

為防止陰雨天氣對麥收造成影響,省農業農村廳還制定了《山東省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應急預案》《三夏小麥機收工作導則》,印發《關于推進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建設的工作方案》和《全省小麥搶收和烘干晾曬儲存應急處置預案》,成立應急工作專班,組建了1331個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伏擊背刺賊(伏擊背刺宏)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