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佳教授談“五方協同”:如何打出中國近視防控組合拳?

來源:今日熱點網時間:2025-06-23 15:43:30

中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1.9%,初中和高中生中中度、高度近視的趨勢仍在增長。” 這組數據背后,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在中國的具體呈現。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團長、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終身名譽院長瞿佳教授在接受光明網采訪時表示,近視發病率攀升是全球共性問題,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距離超負荷用眼、電子產品濫用等綜合因素共同推動了這一趨勢。

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團長、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終身名譽院長瞿佳

自2018年近視防控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委聯合推動下,防控成效初步顯現。2024年底數據顯示,近視發病率已呈現下降趨勢。瞿佳教授特別提到,疫情期間居家、網課對近視防控造成了巨大干擾,“若沒有國家層面的強力推進,近視率可能上升3至8個百分點甚至更高”。

當前防控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點堵點。“抓早抓小、關口前移”戰略的提出直指問題核心——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過早消耗遠視儲備等現象,導致部分兒童入學時近視率已達30%左右。臨床中甚至出現兩三歲幼兒因頻繁接觸電子產品而近視的案例,“孩子會說的第一個詞不是‘媽媽’,而是‘Pad’”,這一現象令人憂心。

科學防控:從行為干預到醫學手段的多維布局

瞿佳教授提出,近視防控需構建“防-控-治”一體化體系。行為學干預是基礎,“每天兩小時戶外活動”“三個20、三個一”等準則雖簡單有效,卻因學業壓力難以落實,呼吁真正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醫學干預手段方面,光學與藥物手段正形成合力。OK鏡、離焦鏡片等光學矯正方式已通過大量臨床試驗驗證效果;2024年3月,國家藥監局批準0.01%低濃度阿托品用于近視防控,這是全球首個基于中國臨床數據獲批的此類藥物。瞿佳介紹,該藥物具有“效果明確、反彈小、安全性高”等特點,可單獨使用或與光學手段聯合使用,已成為近視防控的“基礎用藥”。

“防控近視不是簡單戴副眼鏡,而是要遏制高度近視的發展。” 瞿佳強調,高度近視可能引發視網膜脫落等不可逆并發癥,防控工作實質是為40-50年后的國家防盲工程筑牢堤壩。當高度近視成為群體性健康問題,其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將上升為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

體系創新:CAMP聯盟與“溫州模式”的實踐探索

在防控體系建設層面,由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瞿佳教授參與設計的CAMP聯盟(中國近視防控醫療服務創新聯盟)正發揮重要作用。該聯盟通過“中心-骨干-成員”三級網絡架構,將全國千余家醫院納入體系,以公益性培訓、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抓手,破解區域資源不平衡與基層能力薄弱的痛點。“這是一套長效機制,通過分級管理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單位可通過提升能力逐級晉升。” 瞿佳教授表示,聯盟本質上是整合醫療資源的 “組合拳”,與國家多部門聯動的防控戰略形成呼應。

談及防控機制創新,瞿佳創立的“溫州模式”具有標桿意義。這一模式以“五方協同”為核心——政府、學校、醫療機構、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全鏈條防控網絡。從政策處方到行為、光學、藥物、飲食、睡眠處方的“六張處方”體系,體現了系統化防控思維。“近視防控不是單一部門的事,需要全社會動員。” 瞿佳教授指出,當前 17部委聯合推進的機制,正是對這一理念的強化。

教育破局:眼視光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

作為中國眼視光高等教育的開創者,瞿佳教授首創的“溫州模式”教育體系為防控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撐。該模式打破傳統視光教育的理科定位,將眼視光醫學設為五年制本科,與臨床醫學同等培養,畢業生兼具診療、處方和手術能力。“這一設計讓視光醫生真正成為‘眼睛的守護者’,而非單純的配鏡技術人員。”瞿佳教授自豪地說,該專業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甚至高于臨床醫學,反映了社會對眼健康人才的認可。

在人才培養路徑上,瞿佳教授強調“理論-實踐”深度融合。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既注重基礎醫學理論,又強化臨床技能訓練。“近視防控需求推動了眼視光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明確——服務初級眼保健和功能性眼病防治。”這一導向使得眼視光人才既能在三甲醫院從事復雜診療,也能在基層開展防控工作,適應了中國分級診療的需求。

面對防控工作中的“硬骨頭”——學業壓力與近視防控的矛盾,瞿佳教授提出“最緊迫的政策建議”:將防控關口徹底前移至6歲以前,建立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體系。他呼吁教育部門與衛生部門深度合作,從課桌椅標準化、讀寫姿勢規范等細節入手,減輕近距離用眼負荷。“這需要打破‘唯分數論’的思維定式,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在社會動員層面,瞿佳教授認為當務之急是強化“遠視儲備”概念的普及。“孩子出生時約有300度生理性遠視,這是抵御近視的‘資本’,需要通過科學管理延緩消耗。” 他建議通過社區、學校和醫療機構聯動,建立遠視儲備監測機制,將被動治療轉為主動預防。

近視防控是一場持久戰,今天的努力將在數十年后顯現成效。” 瞿佳教授以戰略眼光指出,這項工作不僅關乎當下兒童青少年的眼健康,更是為國家長遠的人口健康素質奠基。從國家戰略到基層實踐,從醫學技術到教育創新,中國正在探索一條符合國情的近視防控之路,而這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和專業力量的共同“迎難而上”。

來源:光明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達沃斯倒計時!餃好運整裝待發,中國味道香飄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最近更新

專題策劃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