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賽道深圳選拔賽上,來自深圳中學的“柱健易----一款自助智能脊柱側凸早篩儀器”團隊突出重圍,榮獲深圳市一等獎并獲得參加省賽的資格。柱健易是一款用于脊柱側凸篩查和隨訪的非接觸式自助智能儀器,助力脊柱側凸早篩查早干預早治療,讓孩子們最大程度地防御脊柱側凸帶來的身心痛苦。
我的過去,千千萬萬的未來
那天,“柱健益”項目的負責人找到我,希望我加入項目團隊,承擔一些編程工作。聽聞這個消息,我的額頭立刻變得又麻又燥,滲出細細的冷汗。
深圳中學柱健易團隊成員在進行項目的設計及研究
我特別熟悉這種感覺。六年級那年的端午節,蓮花山公園悶熱的午后,我從爸爸手機里看見了脊柱的X光檢查報告,里頭赫然坐著一個數字:26°。霎時間,額頭亦是又麻又熱。從那一刻起,無論我怎樣扭動身體,脊柱似乎就是不在正確的位置,只是沒來由地發虛。
我不明白,為什么脊柱側凸也會如青春一般飛速進展:短短八個月,18°搖身一變成了26°。后來幾夜輾轉反側,我只能想到這八個月把脊柱側凸置之不理的快樂日子。
2018年11月,學校組織了一次特殊的篩查:醫生說,我們要脫掉校服,只留內衣。害羞的小女孩們一一檢查完畢,全班只有我手上被莫名其妙塞了一張小卡片。展開來看,封面寫著:“疑似脊柱側凸,建議復查”,背面是脊柱健康科普。立刻,一位女同學湊到我身邊笑嘻嘻地發問:“怎么只有你跟我們不一樣啊?”從來靦腆的我,第一次當眾朝同學發脾氣,我一邊惡狠狠地回嘴,一邊就紅了眼眶。
父母帶我去平樂骨科做了檢查,結果是輕微脊柱側凸,18°。我對著鏡子輕輕晃動肩膀,決心以后無論行走坐臥,都把肩膀朝左傾斜一點。其余的措施——沒有了。籠罩在被嘲諷、檢查、支具的恐懼中,天真的我把頭深深陷進溫柔的枕頭下,選擇了美好但危險的逃避。
往后的八個月里,沒有人再向我提起過脊柱側凸。我學習,玩鬧,一如既往地生活著,每日只不過把肩膀稍稍往左傾一點,便對著鏡子沒心沒肺地傻笑。直到端午節,爸爸忽然又想起我的脊柱,拉著我踏進北大醫院,做了第二次檢查:側凸進展遠超我們想象。
那時候我十三歲,過去的十三年學習、旅游、在父母懷里撒嬌,莫不是順順利利、開開心心地度過。脊柱側凸是我遇上的第一個挫折。我戴上了厚重的塑料支具、掌握了在學校里偷偷穿戴支具的方法、積攢了一箱子適合穿在支具內的襯衫、開始因為治療方法和支具與父母吵架、手上磨出一層拉單杠的老繭。每逢夏秋,每逢出門,總是揮汗如雨,總是忍不住盯著別人后背看,偷偷羨慕健康筆直的脊柱。
治療的經歷無疑是痛苦的,每逢回憶起,心中仍然會緊張發怵。看著手機上“柱健易”團隊的邀請短信,這段不美好的經歷卻依稀閃爍著幾點光芒。檢查方式的不便、專業機構對患者持續跟進的缺乏,都是造成我脊柱側凸病情進展迅速的主因。因為經過,所以愈懷惻隱。加入“柱健易”團隊,為脊柱側凸的預防篩查盡綿薄之力,我義不容辭。
深圳中學柱健易團隊成員訪談學校老師和校醫,了解脊柱測凸的危害及青少年發病率
深圳中學柱健易團隊成員走進初中課堂,向同輩普及脊柱健康知識,宣講項目創新理念
天真爛漫、歡蹦亂跳的童年時光,是人生最寶貴的禮物,最珍重的回憶。因此,“柱健易”團隊孜孜不倦。盼望著,渴望著:如若我們萬分的努力,能換回一份脊柱的健康與自由,這便足矣。(撰稿人:深圳中學高一37班 郭依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