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經濟形勢如何?房地產又將何去何從?大家都非常關心。各種雜音非常多,有人認為房地產要承擔起其重要的歷史作用,所以房地產還會上漲,也有人認為房地產大勢已去,現在的目的只是希望房地產市場平穩過渡。
(資料圖片)
其實,房地產早有定論。時下對房地產的定調也為2023年房地產的發展走勢畫出了航線。眾所周知,2023年是國內經濟處于恢復的階段,各種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所以,政策需要平衡多個目標。
12月17日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在此背景下,“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所以,整體基調就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一切都以穩住經濟為重心,把所有的功夫都集中起來,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房地產不僅是經濟的一部分,同樣更是民生,所以,房地產的目標任務也是要兼顧穩增長和穩民生。
透過對房地產的表述,透露了哪些信號呢?
2016年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八年堅持不動搖了。說實話,堅持年頭不短了,而且這兩年房地產很不容易,所以各種利好政策出臺,目的是希望房地產能夠穩定住大局。
于是,這個時候各種聲音就來了,還要不要堅持房住不炒?要不要去掉房住不炒的說法以此來強刺激房地產?事實證明,這種傳言是無效的。對于房地產的定位,并沒有改變,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態度沒有變,不會有過強的刺激政策,目的就是要保證房地產平穩過渡,僅此而已,絕不是希望房地產重回過去的老路。
其實我們解讀不要太片面,是否堅持房住不炒與是否支持房地產并不矛盾,因為堅持房住不炒的底線是為了維護房地產市場更加平穩健康發展,而為了支持房地產不會出大問題,則采取因城施策、分類調控,更加精準有序。
明確支持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就不會理解偏差了。
其實上邊已經說到了,房地產要實現平穩過渡,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房地產要在堅持房住不炒基礎上,告別過去,那種靠拿地、蓋房、賣房的傳統模式,告別高周轉、高負債、高杠桿的時代,宣告了房地產告別高增長時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新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大家的住房形式多樣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主動權。而無論是開發商還是地方或者購房者,都要適應新的模式。
所以,我們就要處理好短期與長期之間的關系,房住不炒就是為了長期服務,而短期的支持政策更像是手段,幫助房地產平穩過渡。
說真的,2022年對于防止房企出大問題以及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已經做了不少工作,2023年該任務依然很重,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標。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問題”部分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問題,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在這里,目標很明確,但是在處理過程中,要注重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重組并購,這也是保證房企能夠順利的關鍵,不是保他們,而是保證他們不拋棄不放棄,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到底,讓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
相信2023年,在改善房企或行業資產負債狀況方面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甚至要嚴肅處理一些違法行為,這個在過去是沒提到的。
房地產的目標決定了2023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依然是穩中向好,好中求穩,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就意味著房地產總基調是全面穩定房地產市場和復蘇需求。
近期對供給端或者說房企方面,出臺了大量的金融支持政策,當然購房者方面也有很多利好措施出臺,但現在開發商的信心比購房者恢復更快,所以2023年在需求端還會有更加直接的支持政策,包括剛需和改善購房者。
在需求端,今年提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中明確,“支持住房改善”。兩個地方都提到了改善,很明顯,一個是住房需求支持,一個是從恢復和擴大消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方面說的,所以,此處的改善更被賦予了房地產對增加局面財產性收入的內涵,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所以,接下來房地產市場要想短期內企穩,對內需和消費有帶動,改善性需求的釋放是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