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報丨從“天”而降的黑科技:減隔震裝置為珍稀文物支起“安全島”

來源:華夏經緯網時間:2023-06-01 08:14:38


(資料圖)

圖為西安碑林博物館中的重型文物隔震裝置。航天科技四院41所供圖

中新網西安5月31日電(楊英琦)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核心展館石刻藝術館的醒目位置,細心的人們會看到在一尊珍貴的石像下有個特別的支座?!斑@是什么東西?有什么作用?”路人很難猜到,這是由航天科技四院41所研制生產的珍貴文物減隔震裝置,其主要作用是在地震時保護珍貴文物不受損壞,隔震效率達到90%以上。

據了解,在中國劃定的96座國家一級博物館中,處于地震帶上的珍貴文物達到100多萬件。瞄準潛在市場需求,航天科技四院41所與西安碑林博物館達成協議,就具有體量大、易斷裂、重心相對較高、易傾倒特質的石質文物開展隔震研究,包含碑刻、墓志、宗教造像、畫像石等種類,并從文物減隔震技術的研發、成果驗證、資源共享和渠道開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

圖為展柜一體化文物隔震裝置。航天科技四院41所供圖

利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柔性接頭設計和工藝技術,航天科技四院41所實現了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的產品開發,并將固體火箭發動機珠承噴管結構設計技術應用到隔震裝置中,成功開發出了珍貴文物隔震裝置。當地震發生時,隔震層將發揮“隔”的作用,代替文物承受地震強烈的位移,以此來隔離或耗散地震能量,從而保護珍貴文物不受損壞。

該文物減隔震裝置既可以保證藏品的安全,又可以兼具展品的美觀性,還能滿足文物的微環境需求,在“天災”中支起一個個“安全島”,守護著文物的“生命”。目前,展柜一體化文物隔震裝置、智能文物展柜已在全國多個展覽館、博物館中落地應用,也標志著以該減隔震系列產品為代表的航天“黑科技”在社會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取得了新的突破。(完)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名家“六一”寄語小讀者: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讓讀書成為習慣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