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方科技創始人鄭盛:做人工智能“弄潮兒” 環球熱推薦

來源:中國證券網時間:2023-06-17 02:58:48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人工智能之風呼嘯而來。面對未來百舸爭流的全球量化科技競爭,卡方科技創始人鄭盛表示,公司團隊已經做好了準備。

卡方科技,一家以人工智能賦能金融行業的量化科技公司,覆蓋數百家券商、基金機構、資管客戶。“我們將從人才梯隊、戰略、戰役、戰術等層面發力。”鄭盛說,“我們要以自身之力賦能行業進步。”

始于微末 發于華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7年,海外的量化投資市場已是一片繁榮景象,而國內的量化投資還在摸索發展階段。彼時,方興未艾的量化投資催生了國內量化科技的萌芽。

面對尚屬空白的國內市場,鄭盛與其他創始人一拍即合,創辦了卡方科技。而今發展6年,卡方科技已覆蓋95%的頭部券商,成為服務規模達到數百億級的人工智能公司。

“早期我們也遇到過算力和人才的瓶頸。”談及創業初期的艱辛,鄭盛頗有感觸,“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深入,市場對于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頂級的算力設備我們常常難以接觸。所以相對于海外的同行,我們處于一個技術不對稱的競爭狀態。”

鄭盛告訴上證報記者,在采購不到最頂級設備時,卡方科技會靈活選擇采購一些性價比更高的設備,用自己的解決方案進行組網以實現相應的算力需求。鄭盛將這套迂回戰術稱之為“國人的智慧”。深刻認識到超大規模算力對于推動AI技術創新的戰略作用,卡方科技累計在算力上投入過億元支持業務場景與研發協同,2023年自建超算中心并正式投入運營,支持峰值算力預計可達30Petaflops。

除了算力的限制與突破,在吸引人才方面,卡方科技也經歷了從微末到華枝的轉變。

鄭盛認為,不管是國內及海外的頂尖行業專家還是優秀應屆生,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研究氛圍來支持他們在人工智能的垂直賽道中專注科研。“其實這個領域里,很多頂級的AI研究人員都是華人面孔。從我們的感受來說,面向AI的研究將更傾向于真正的需求、落地性和應用場景,同時隨著政策、產業發展的扶持,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選擇回國發展。”

量化科技在中國的發展與變化需要與市場、人才更多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打破國外對算法和算力的壟斷,實現與全球經營者的同臺競技。”

奮起直追 彌合代差

約瑟夫·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將一種新的技術組合引入生產體系,而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整個社會不斷地運用和實現這種新的技術組合。

卡方科技選擇以人工智能賦能金融行業。鄭盛表示,卡方科技著眼于提升整個證券行業的底層軟件能力和技術能力。相較于海外以券商為主導力量的技術升級模式,國內以服務廠商與券商共同主導的技術升級,更專注,更高效。

從技術優勢來看,卡方科技進行了全場景的算法覆蓋,包括股票、商品期貨、ETF基金等,能夠在交易時進行智能建倉、智能調倉;在產品技術層面,卡方科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低時延、開源開放的技術架構也在推動國產核心交易系統的分布式技術轉型。

在證券市場中,識別風險與規避風險至關重要。“合規永遠放在第一位。”鄭盛一再強調。他介紹,為了實時監控風險,卡方科技用人工智能支持合規交易、賦能科技監管,有效地規避了大量客戶可能發生的違反交易合規性的操作。

獨行者速 眾行者遠

近些年,伴隨量化科技行業飛速成長,在關注自身商業價值的同時,卡方科技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行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基于這些考慮,卡方科技陸續對一些算法進行了開源。“我們希望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以及交易、風控等方面的應用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引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不斷往前走。”鄭盛說,“越來越多的人應用開源技術后,也會產生更多的產品反饋,促使我們更加快速、高效的迭代我們的產品。”

鄭盛補充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金融市場越來越開放,在不久的將來,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在內,都將面臨來自于全球投資機構的激烈競爭。

“人工智能的終點并不是取代人類,”鄭盛笑稱,人工智能的終點是思考怎樣讓未來的硅基生命為碳基生命服務,幫助碳基生命突破碳基細胞組合的天花板,讓我們有更好的智力水平。(魏雨田 嚴曉菲)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東西問·中外對話】意大利學者:應摒棄“脫鉤”論調 環球微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