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履職在一線,文化賦能新鄉村
國務院參事室原副主任趙冰,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全國政協辦公廳原新聞局局長周北川,北京市大興區政協主席禹學垠,大興區政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朱德友等來到展覽現場參觀調研。展覽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嘉賓和群眾的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全國政協委員、大興區政協常委舒勇充分發揮界別優勢,以其領銜的政協委員工作室和人工智能藝術研究工作室為紐帶,聯動大興區紀委監委、禮賢鎮黨委,共同策劃并協辦此次展覽。舒勇委員在致辭中強調,廉潔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需以創新形式浸潤人心。他不僅高度評價禮賢鎮在廉政文化建設上的探索,更以自身行動號召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彰顯了政協委員立足專業、服務基層的使命擔當。
活動在舒勇美術館館長馬君的主持中拉開帷幕。馬君提到,本次展覽對于提升禮賢鎮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背景,以及將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以數字藝術與非遺文創為載體,提出并深化探索時代新貌的鄉村文化振興禮賢模式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斗轉四季》 崔增森
古今交融,打造廉政文化新體驗
展覽以“禮賢倡清風 廉心守國門”為主題,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創新性地以24節氣為文化紐帶,讓廉潔教育與自然時序同頻共振。“24節氣清廉圖歷”展區將二十四節氣與24位歷史及近現代廉潔人物故事相結合,如夏至時節講述清朝“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清廉故事,使觀眾在感受自然變化的同時,深刻領悟廉潔如節氣般永恒傳承的生命力。
《二十四節氣——陽春六節》田勝
現場還展出了《二十四節氣:黃河流域農民畫數字藝術展》代表作品,作為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該展覽以數字化技術融合傳統農民畫藝術,深度挖掘黃河文化與節氣智慧,生動展現二十四節氣下的民風民俗、生產生活與四季勞作場景,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創新范式。
科技賦能,構建廉潔教育新場景
展覽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廉潔文化注入科技動能。AI虛擬講解員“清風先生”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對話歷史賢哲;智能交互屏根據觀眾行為偏好定制個性化學習路徑,讓廉潔教育更精準、更生動。在“黑白守廉”展區,觀眾通過與機器人進行圍棋對弈,在黑白棋子的落子選擇中,深刻思考廉潔的意義,感受“規則與智慧”“克制與格局”的辯證統一。
《冬至——蒸蒸日上》劉爭艷
非遺助力,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
展覽現場還設置了非遺手工體驗環節和非遺市集,八大非遺工坊集中展示,讓觀眾在體驗傳統非遺技藝的同時,感受非遺文化與廉潔文化的創新融合。這種將廉潔文化與非遺傳承相結合的方式,為新時代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鮮活的基層實踐樣本。
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全國政協辦公廳原新聞局局長周北川在參觀后表示,本次展覽是藝術與廉政建設結合的有益探索,通過文化藝術的形式傳播廉潔理念,讓廉潔文化可感可觸、入腦入心,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文化支撐。
本次展覽是全國政協委員與基層政協委員們聯動響應中央精神、下沉基層履職的真切實踐。展覽不僅緊扣新修訂的《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中強化廉潔教育、建設過硬隊伍的要求,更通過藝術感染力,將抽象的廉潔準則轉化為基層干部與群眾可觀、可感、可參與的文化實踐,有力推動廉潔意識入腦入心。
大興區禮賢鎮結合中軸南延線非遺旅游帶突出的歷史文化特色,形成龍頭1個示范村和王莊、平地2個提升村“一核兩翼”的空間布局,著力發展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展示展演,傳統藥膳美食三大特色產業。今年,在區政協和舒勇美術館的幫助與支持下,將全力打造“新國門”文化數字版權開發這第四大特色產業。同時,以大興區旅游協會為平臺,聯合公共服務機構支持創辦了航宿聯盟,加強了全鎮近500多家臨空驛站的管理與發展,助推全鎮村集體收入穩步增加,帶動本地農民家門口就業上百人,讓大爺、大媽和寶媽們也成為了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截至今年6月份,全鎮已接待臨空驛站旅客、研學中小學生及參觀團隊等近百萬人次。
此次展覽由中共北京市大興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共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委員會主辦,中共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農業農村辦公室聯合承辦,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市民活動中心、北京舒勇美術館、舒勇政協委員工作室和舒勇人工智能藝術研究工作室共同協辦。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2月底,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展覽期間還將舉辦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深化廉潔文化的傳播與教育,助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為“新國門”建設注入廉潔正能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