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團淮濱縣委組織返家鄉大學生走進非遺“泥叫吹”的發源地

來源:中華網河南時間:2023-08-15 17:47:13

為進一步落實團省委關于開展2023年大學生“向基層報到”活動的相關要求,引導大學生通過返鄉實踐更好地了解家鄉非遺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助力鄉村振興。日前,團淮濱縣委聯合三空橋鄉團委、鄉社會工作服務站,組織返家鄉大學生開展“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

?團淮濱縣委組織返家鄉大學生走進非遺“泥叫吹”的發源地

聆聽非遺歷史

為更好地了解“泥叫吹”的歷史,返家鄉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前期來到淮河博物館。在淮風流韻展廳,講解員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泥叫吹”的歷史起源和社會影響。

淮濱“泥叫吹”歷史悠久。1979年,肖營村附近的沙冢遺址出土了一對新石器時代的長尾紅陶鳥,年代約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屬于中國早期龍山文化。這對紅陶鳥就是淮濱“泥叫吹”的始祖。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濱“泥叫吹”與淮陽“泥泥狗”、??h“泥咕咕”并稱為河南三大民間泥彩塑,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團淮濱縣委組織返家鄉大學生走進非遺“泥叫吹”的發源地

探尋非遺現狀

為更好地了解“泥叫吹”的現狀,在三空橋鄉團委書記和肖營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來到“泥叫吹”集中生產地—肖營村。

大學生志愿者拜訪了淮濱“泥叫吹”代表性傳承人鄭鎮江老先生,深入了解了“泥叫吹”的發展現狀、經營模式、制作流程等情況。在現場,鄭鎮江夫婦指導團隊成員吹響“泥叫吹”、給泥塑上色,體驗指尖技藝,感受非遺魅力。

接著團隊成員來到淮濱“泥叫吹”的起源地——沙冢遺址。追根溯源,近距離感受中國早期龍山文化,夯實非遺保護基礎。

?團淮濱縣委組織返家鄉大學生走進非遺“泥叫吹”的發源地

共繪非遺未來

為了解“泥叫吹”的未來發展,做好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團隊成員來到肖營村村委會與村兩委干部進行交流。

活動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將積極做家鄉非遺文化的傳播者,學新的傳播形式,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為家鄉非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助力鄉村振興。(郝昱瑋 孫耀威 沈林林 陳越)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重新定義“超高速”,博視像元超高速相機BH-02M03K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