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援疆:向百姓健康“輸血” 為邊疆醫療“造血”

來源:新華社時間:2023-08-19 13:34:33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一間手術室,泌尿外科主任馬大東給病人腹部鉆取小孔,將微創手術刀伸入,切除癌變的腎臟;一旁的助手謝江濤調整腹下內窺鏡位置,讓內臟器官清晰呈現在屏幕上;援疆醫生胡政麾緊盯著屏幕,把控風險,確保手術準確,防止大出血……通力協作下,團隊順利完成了一體位腹腔鏡下腎盂癌根治術。

“之前做了最壞的打算,沒想到術后第二天就下床走路了,現在感覺良好。”72歲的患者高女士說。她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既往病史,入院前血尿持續發生。


(相關資料圖)

胡政麾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今年5月來到阿克蘇地區援疆。據他介紹,該手術屬于技術難度大、過程相對復雜的四級手術,腎盂癌若沒有及時診治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

“治療該患者需切除單側腎臟和輸尿管、部分膀胱,盡管傳統開放式手術能帶來更好視野,但我們采取一體位微創手術,這樣精確度高、傷口小、出血量低,不用來回移動病人,更加安全。”胡政麾說。

“在浙江援疆醫生的指導下,我先是觀摩,現在也能主刀了。”馬大東說,他和年輕醫師謝江濤都真切地感受到,援疆專家帶來了思想的碰撞,在常態化的病例討論、臨床帶教下,團隊學習到更前沿的手術方式。

在阿克蘇市,兵團第一師醫院醫生馬大東(左一)和胡政麾(左二)討論患者病情(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趙晨捷 攝

浙江省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據浙江援疆專家、兵團第一師醫院院長陳大進介紹,自浙江省2016年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以來,醫院三級手術較援疆前增長56.43%,四級手術較援疆前增加約5倍;先后引進、開展各類新技術、新項目140項;選送近400名醫院職工赴浙大各附屬醫院進修學習,“輸血”又“造血”。在援疆團隊持續定向幫扶下,生殖醫學、新生兒科、急診外科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重點專科數量不斷增加,其中今年新增6個兵團級重點專科。

“環境越艱苦、工作越復雜,就越需要有人做。”陳大進說。為醫院謀發展,他到科室走訪調研,爭取援疆資金購置設備,引入新技術、新項目,同時也帶領浙大專家團隊參與并引領由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牽頭組建的浙江省醫療援疆專科聯盟。

新疆幅員遼闊,不少群眾居住在偏遠的鄉村里。援疆專家、兵團第一師醫院急診科醫生易建華介紹,市縣鄉各級醫院參與專科聯盟的目的之一,便是讓偏遠地區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急診是搶時間的工作,通過有組織的專科聯盟,三級醫院的醫生能通過遠程會診、電話溝通實時對基層醫院的搶救工作進行指導。遇到基層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轉診渠道也會更加精準、順暢。”

作為急危重癥專科聯盟成員之一,溫宿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楊曉龍對此表示贊同。“以嚴重的突發心梗為例,轉運前,我們先給病人溶栓,接下來告知相關專科聯盟專家狀況,后提供檢測報告。這樣病人在入院前,聯盟專家能初步明確病情,同時準備治療方案,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率。”

楊曉龍認為,通過專科聯盟內部的日常視頻、面對面交流,醫院處理肝脾破裂等創傷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一般的病家門口看,疑難雜癥大醫院看,既方便患者就診,也給陪護家屬帶來了便利。”

7月11日,浙江省醫療援疆專科聯盟赴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博孜墩鄉開展健康宣教和義診活動。(受訪者供圖)

暢通協調機制并開展常態化遠程病理討論、教學,在偏遠鄉鎮義診、送藥、建立健康檔案,各級醫院聯合開展學術講座、教學查房……阿克蘇地區近千名醫護人員參與到了專科聯盟,現場手術帶教300余次,健康科普宣教受益3萬余人次,有效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金華市援疆專家、溫宿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挺認為,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學科逐步走向精細化,專科聯盟相當于一個匯集各類專家的人才庫,通過資源共享,能更廣覆蓋各類疑難雜癥,也讓內部成員互相學習。“專科聯盟的意義不僅在于技術支持,也在于讓成員共享治療和管理理念。”(記者趙晨捷)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石榴快評丨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