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飾、電影到建筑、城規,回溯“摩登巴黎”

來源:華夏經緯網時間:2023-07-28 11:37:50

一場充滿想象和氛圍的流動的巴黎城市盛宴,正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徐徐展開。這是展覽“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設計、電影、時尚”,從豐富交織的視角回溯現代性在巴黎上世紀黃金年代的萌生與蓬勃。

展覽由知名建筑史學家讓-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建筑師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以及時尚史學者凱瑟琳·奧爾默(Catherine ?rmen)共同策展,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務所(DS+R)擔任展陳設計,何見平擔任平面設計。  

三百余件展品集結在這個展覽中,包括建筑模型、手稿、繪畫、珠寶、攝影、電影、服裝,以及由DS+R建筑事務所創作的數字空間等。從私密室內空間到龐然的城市規劃尺度,從珠寶到服飾再到電影圖像,展覽所呈現的可謂是巴黎這座城市三十年的創造激情史。DS+R建筑事務所亦為展覽開發了多種展示形式和技術,如特殊的投影和光效、多屏幕沉浸式體驗影像等。  


(資料圖)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隨著法國取得對德戰爭的勝利,巴黎,這座急遽擴張的城市成為了現代技術和文化的實驗室,其影響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達到了巔峰。

巴黎城市的工業結構因泰勒主義和福特主義經歷了根本性的轉變;電影和時尚揭示著新的城市資產階級的愿望,為現代夢想提供了舞臺;基于工業成就,依靠豐富的奢華手工藝資源,新的空間和視覺策略應運而生;各種城市建設項目使得建筑、室內設計和城市規劃發生了巨變,藝術家和設計師也紛紛開始探索新的藝術與設計語言;巴黎的秘事奇聞不僅為攝影師和電影人所記錄,也被作家與學者所書寫。俄羅斯移民、美國作家、匈牙利攝影師,以及德國哲學家在巴黎的咖啡館和沙龍里找到了他們創作的沃土。

于是1914年至1945年的巴黎,成為一段各個領域密集創造的高光期。

此次展覽是繼“市民都會—上海:現代城市主義的樣本”展覽(2016年)之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再次與中國觀眾分享現代主義的多樣性,以及人文藝術在城市面臨歷史轉型時起到的重要作用。以現代城市為例,展覽也希望為上海的都市現代性研究提供多種歷史參考。

展覽將持續至10月20日。

作者:范昕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李婷

來源:文匯報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登場了!北京中軸線》:觸摸北京城的脊梁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