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斫琴傳承人陳乃峰:“復活”唐代技藝 創新古琴制作

來源:華夏經緯網時間:2023-08-22 09:32:02

題:山東斫琴傳承人陳乃峰:“復活”唐代技藝 創新古琴制作

作者 王采怡 禚艷華 劉國偉

選料、打胚、挖槽腹、髹漆、裝配件、調音……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家古琴工作室,郯城古琴斫琴技藝傳承人陳乃峰正在制作一把古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所謂‘斫琴’,指的就是制作古琴的技術。”陳乃峰告訴記者,斫琴是一門對技術要求極高的工藝,它不僅是門技術,更是門藝術。“斫琴師不僅要會木工,懂音律、銘文、漆藝等,還需要具有藝術審美。”

陳乃峰展示斫琴技藝。張春雷攝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陳乃峰作為斫琴技藝傳承人,多年來把傳承弘揚古琴文化作為一生的追求與責任。“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它的文化內涵已超出了音樂范疇,與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政治、哲學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陳氏斫琴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弘治年間。1976年出生的陳乃峰,幼承家學,跟著祖父學習古琴制作,20歲時便掌握了斫琴技藝。“‘選良材、用良工、五百年出正音’,說的就是古琴的制作。”陳乃峰介紹,古琴制作材料選用百年老杉木、銀杏木、桐木、梓木等,一把琴要經過十幾道步驟近百道工序,歷時2年-5年才能完成,保證了古琴形制、音色、手感優良。

陳乃峰在制作古琴。張春雷攝

多年的斫琴生涯里,陳乃峰最發愁的就是大眾對古琴的不認可。“以前做出來的琴,花費不少時間精力,一把只能賣3000元人民幣左右,銷路也很窄。”看著積塵的古琴,陳乃峰不斷研究技術創新,探尋古琴銷路。

“傳統的古琴,音短、低沉,不夠清亮,唐朝時的古琴是雙層面板,聲音很好,后來技藝失傳,后人復制不成功。”陳乃峰發現,想把聲音做好,首先要處理好面板厚度、底板的厚度和槽腹的深度之間的比例關系。經過多次實驗,他終于把雙層面板古琴復制成功,制作出聲音沉穩松透、圓潤悠長的古琴。

陳乃峰在演奏古琴。張春雷攝

近年來,他在雙層面板古琴的基礎上了創新“古琴音律平衡斫琴法”“古琴壓感擴音系統”兩項新的制作創新技術,在琴腹加了多處電音設備,解決了傳統古琴制作時只能依靠聽力判斷和演出時音量低的難題,并獲得了發明專利。

“古琴是老的,但時代是新的,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陳乃峰認為,不僅要把老祖宗的技藝發展傳承下去,還要融入時代發展特色,讓它走進大眾生活。

陳乃峰在撫琴試音。張春雷攝

隨著古琴藝術方興未艾,郯城古琴斫琴技藝生產的古琴不僅覆蓋臨沂及周邊地區,還銷往全國各地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得到音樂院校專業人士和古琴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如果有來生,我還想斫琴。”對于陳乃峰而言,斫琴已經融入他的生命。(完)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民盟盟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何雙林逝世 享年78歲
下一篇:最后一頁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